播音主持
首届中国播音史研讨会在苏州凤凰传媒学院召开

  

  中国江苏网11月8日苏州讯   11月4日至5日,首届中国播音史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办。会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做好中国播音史研究工作为主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研讨。苏州大学纪委书记芮国强、凤凰传媒学院院长陈龙、广电系主任张健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凤凰传媒学院党委书记于毓蓝主持。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播音指导贾际老师、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著名播音员主持人虹云老师。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海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研究单位。

  开幕式上,芮国强介绍了苏州大学从1900年东吴大学创办至今的历史沿革,凤凰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负责人祝捷介绍了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相关情况,姚喜双肯定了苏州大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播音史”研究前期所做的基础工作。

  姚喜双、贾际、虹云作了主题发言。 姚喜双在《谈播音主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中指出,中国播音史的研究要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导向,要体现和反应出党对新闻工作和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体现出播音员主持人首先是党的宣传员,然后是播音员,播音创作要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没有生活实践就难以创作出精品力作。要从政治、技术、语言样态三个维度来研究中国播音史,从三个维度对播音史分期和断代。从政治的角度看,有旧中国的播音,人民广播的播音,包括延安时期的播音、新中国成立后的播音、改革开放时期的播音、新时代的播音样态,尤其是研究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播音创作所反映出的精品力作和代表人物,如齐越、夏青、沈力、方明、林如、虹云等的播音风格。从技术的角度看,技术条件对播音样态的影响,从直播到录音,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多媒体到融媒体,乃至到机器人主持人的出现等技术业态推动播音业态的发展。从语言样态看,从白话文运动,到新时代语言的多样化,中间发生的变化不是孤立的,要进行科学地、辩证的研究和分析。

  贾际作了《继承创新,继往开来》的主题发言,谈到了从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至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事业发展历史,回忆了夏青、葛兰、雅坤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工作场景和工作精神,提出了对中国播音史研究的期许,并指出中国播音史的研究成果对系统梳理广播业务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虹云作了《在播音与语言艺术发展史中完善自我》的主题发言,虹云老师首先为大家朗诵诗歌《又是春潮拍岸时》,而后提出写史应该旗帜鲜明,要传承延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虹云老师讲述了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小学生、新中国第一批播音专业学员的成长、工作经历,梳理了50年代至今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重要栏目、变化节点、代表风格,并特别讲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播音部老同志手把手传帮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虹云老师还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研究多年的吐字归音、行腔、修辞、表达技巧等播音发声方法,提出音高、相对音高等播音发声方法问题,为我们展现了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恪尽职守、对专业全心全意的精神和风采。

  之后,三场专题论坛,与会专家们发布了《从中国播音史看“播说诵演”专业核心能力体系构建》《方明的通讯播音创作》《江西苏区广播状况研究》《中国播音史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十年播音主持发展研究》《沈力的主持艺术创作观念探析》《她从河北人民广播的原点走来---访河北人民广播第一代播音员刘述》《中国网路视听语言二十年研究综述》《网络自制节目主持语用特征研究---以奇葩说为例》等23篇高质量的论文。

  最后,姚喜双为整场研讨会做了点评,希望苏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中国播音史”研究团队抓住机遇,确保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水平,把中国播音史研究好,在新时代为中国播音学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中国艺考》第二季播音主持之战 三强学员    下一篇: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等级考试新疆尉犁考区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人员查询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版权所有

         邮箱:zgysfpw@163.com  邮编:100062  

京ICP备16057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