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军:写意牡丹弘扬书画艺术
张国军,自幼酷爱书画,数十年风风雨雨,历经坎坷,仍丹青不断、笔耕不辍、矢志不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走上成功的艺术之路。
人们常说人如其画,字如其人,人格可以体现出书画,书画可以窥见其人格。张国军给人的感觉是淳朴、低调、淡泊名利,与华丽富贵的牡丹形成对比。问及为何独爱牡丹时,他说牡丹象征着高贵、典雅气质的人,牡丹做为我国的国花当之无愧。先看它的象征意义,历史上早有国色天香之说,它的雍容华贵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达。升华一步可以喻意祖国的繁荣昌盛,较多地体现物质文明一面,是物质文明的象征;牡丹乃华中之王,是精神的象征意味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兴旺是一种喜洋的气氛。再说到品格,牡丹的品格不霸气这与中国永远不称霸相一致,也是多元化的,更能体现未来中国的多元化。从历史源源来看:牡丹繁于大唐盛世,是盛世之花,花大色美,乃众花之王,此时就家喻户晓。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国花的桂冠。中国民间历来就以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至今也是如此。牡丹无论从气节、象征意义、历史渊源还是从知晓程度做为我国国花当之无愧。
他提到,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在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倍受称赞,认为她“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
牡丹的寓意是他对现实的美好寄托,也是他把美的事物传播给大家的愿望。对牡丹的“痴情”与“迷恋”使他的写意牡丹和工笔牡丹在书画艺术界独树一帜。近几年来,在绘画艺术上不断探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刻苦专研。及至今日,他的作品已成为颇有价值的收藏品,一度分别被中共组织部、国务院三峡办和中央芭蕾舞团歌剧舞剧院收藏。而他的作品也被拍摄收录在中央电视台节目里,以向全国人民介绍。
同时,他还是教育的忧虑者,针对倍受瞩目的教育问题,他觉得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令人堪忧。他说,目前美术教育已脱离轨道,逐步追求社会效益、名人效益、经济效益,歪曲了艺术的含量,失去了艺术本身的魅力。呼吁脱离市场,用心用生命勾画出富有内涵的作品。
目前,他是中国健康环保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将军部长书画摄影采风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华夏书画院会员。其作品曾在世界华人艺术大赛中获银奖,在香港回归书画艺术大赛中获金奖,金旺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在光鲜头衔背后,他遭遇的挫折不计其数,曾经他的画家梦想一直被人看成是白日做梦,甚至认为他是疯子。面对不解与质疑,他毅然的选择了坚持,不畏惧任何困难,朝着一个方向努力。都说“艺术家都是疯子”,在张国军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有了绘画灵感的时候为了完成这幅作品,可能废寝忘食,甚至精疲力尽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笔。
他的疯狂,都源于对书画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他认为,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延续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高雅艺术,应该有更多的后人发扬与继承。为了书画艺术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他还兼职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弘扬中国文化的高雅艺术。他还特别指出,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文明的骄傲,所有书画家都应该有忘我精神和奉献精神。
责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