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中华慈善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待海内外游客13万余人次

      2016年9月1日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慈善法》正式实施,我国首个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也于南通建成开馆。运营一年多以来,博物馆的展览和服务获得社会广泛赞誉,相继接待海内外参观者约13万余人次。

 

    筹建具有历史开创性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博物馆是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冠名,民政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同推进、南通市具体承建的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该馆位于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慈善家、中国首家公共博物馆创立者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纱厂旧址,占地面积26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858平方米,总投资约1.98亿元(不含土地)。

 

    近日,记者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下步入展馆,在博物馆展厅看到,古籍、档案资料、捐赠票据、牌匾、陶瓷、书法作品、拓片、乐器、唐卡等藏品不计其数、包罗万象。现今内容丰厚、底蕴充盈的藏品和整体展览效果的艺术呈现,是当日博物馆筹建工作的价值体现,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标志性工程。“慈善是一种精神,而博物馆是实体。如何才能把精神形象地展示给大家看呢?”南通市民政局副局长、中华慈善博物馆馆长陈坚回顾当时的筹建工作仍感慨颇深。

 

    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离不开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民政部数次召开部长办公会议,协调并会同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在藏品征集、文本论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支持工作。南通市委市政府将中华慈善博物馆项目列入全市重点文化项目和市政府重大工程,全力推进,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藏品征集落实方面,南通市民政局领导骨干组成筹建队伍,各征集小组的同志跋涉千山万水,克服种种困难,奔赴各地博物馆、档案馆、史志办等单位查阅资料、深入讨论,连续数月、夜以继日,共征集到各类慈善相关藏品2900多件,图片8300多幅。经过5年多的筹建,2016年9月1日博物馆全面建成并正式开馆。

 

    拓展教育实践等诸多功能

 

    “开馆以来,博物馆运行情况良好,功能作用逐步彰显。”中华慈善博物馆副馆长胡达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近一年来,博物馆接待了众多学校师生、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和市民群众,甚至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地及港澳台游客,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今年暑期,博物馆还推出了暑期公益免费讲解服务,让更多的游客深入了解慈善文化。此外,博物馆还努力拓展社会教育功能,着力打造综合性教育基地。据了解,博物馆专门组建了特约研究员队伍,聘任了慈善文化使者,借力开展慈善文化研究,传播慈善文化,不断将慈善文化宣传和研究引向深入。南通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分别将博物馆作为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市级机关工委将博物馆设为南通市道德讲堂总堂;南通大学将博物馆设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在博物馆设立青少年社会实践与教育基地。

 

    “接下来,博物馆将以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慈善专题博物馆为目标,努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贡献。”陈坚表示。

 

    如今,中华慈善博物馆正紧紧围绕功能定位,积极打造中华慈善文化展示的窗口和先进慈善理念的教育课堂,努力发挥公益慈善事业活动阵地和慈善学术理论研究基地的作用,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慈善文化,促进当代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温宿镇欣业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下一篇:高昌区法院召开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动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人员查询 | 免责条款 | 意见反馈 | 版权所有

         邮箱:zgysfpw@163.com  邮编:100062  

京ICP备16057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