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扶贫扶的不只是艺术,更是人心 |
近3个月来,苏化融(化名)每周都会翘首期盼周四下午的时光。那天,一辆车会开进他所服刑的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随后,奇妙的树叶吹奏声、悠扬的二胡声、整齐的合唱声等会在监区的4个教室间回荡。 今年6月,“关注农村、关注教育、关注贫困”12年的“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将服务范围扩大到特殊群体,在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设立“艺术扶贫基地”,开设舞蹈、二胡、树叶吹奏等课程。由于艺术改造的突出表现,自己得以减刑,舞蹈班班长苏化融感到“自己的身上发出了光芒”。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实施12年来,可谓硕果累累。截至2015年底,福建全省共有88个文化馆600多名专业人员及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为220所偏远山区小学免费定期进行艺术教育,受益学生近百万人次。 孩子们的命运因艺术而改变 8月10日晚,林诗慧在福建大剧院参加大型舞剧《丝海梦寻》演出,这是她参加的40多场演出之一。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小学六年级林诗慧考上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时,差点因交不起学费与舞蹈绝缘。受益于“福建艺术扶贫工程”与该校的合作,林诗慧得到资助,并顺利完成学业。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不仅让阳光照进高墙,还铺设星光大道,让孩子们走向五彩斑斓的舞台。12年来,举办460多个各类艺术兴趣班,700多个孩子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2000多个孩子参加各级文艺汇演。 改变那些孩子命运的,是2004年春天关于书本的故事。那年初,福州市闽侯县白沙镇马坑小学迎来一批客人。福建省艺术馆考察组一行到农村调研,途经3个县26个行政村。调研组看到孩子们的其他课本都已翻旧,唯独美术和音乐课本无翻阅痕迹,经了解得知,由于师资匮乏,这里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艺术课程。 当年9月,福建省艺术馆在马坑等3所小学试点,在4至6年级开设美术、音乐、舞蹈、写作课程。次年4月,福建省艺术馆倡议全省文化馆共同参与,并定名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工程依托各级文化馆,动员组织广大专兼职群文工作者,每周固定时间,定点、定员深入偏远的贫困山村,免费为山区儿童开展艺术教育。“省文化厅将‘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艺术扶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介绍,福建省财政厅安排艺术扶贫专项经费,仅2009年至2013年就下拨了410万元。 12年点亮220把“星星之火” 霞浦县有一个偏远的西洋岛,每天只有早上一次班船进出,交通艰险,师资极缺。宁德市艺术馆于今年初启动了首批艺术扶贫,为集中安排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扶贫老师常在岛上连住一个多星期。 12年来,扶贫基地已发展到220多个,福建省艺术馆大厅的“全省艺术扶贫基地分布图”上,基地图标已密密麻麻遍布福建各个角落。从山区到海岛,从农村到城市社区,从学校到监狱……“福建艺术扶贫工程”不仅改变了一个个孩子的人生,更改变了一个个基地的面貌。 8月逢开学潮,山区的闽侯县荆溪镇光明小学同城市名校一样,入学名额遭“哄抢”。2011年开设舞蹈、小提琴等艺术扶贫班以来,该校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香艺术校园”。“许多相邻村镇的孩子都想来,原先每年新生30个都招不满,现在招满五六十个,还排着长龙。”该校校长说。 变化还体现在硬件上。厦门翔安区古宅小学因艺术扶贫课程器乐、答嘴鼓成效显著,区教育局从去年起每年下拨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设备短缺、建排练厅。 将非遗项目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扶贫基地,也使非遗传承另辟蹊径。2015年底,“传统戏曲文化进艺术扶贫基地”启动,全省首批确定23所示范点,每所拨付5万元经费,用于聘请传承人教学辅导及节目创排。 艺术扶贫队伍还在壮大 上杭县古田中心小学有一位“最美奶奶”,叫苏淑珍。今年75岁的苏淑珍自2008年开始为孩子们教腰鼓以来,一直风雨无阻。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发现奶奶白发骤增,后来得知奶奶一直照顾患有癌症的儿子,但给孩子们上的课从未落下。 正是受到类似于“最美奶奶”这样的热心人士的感染,许多志愿者纷纷加入艺术扶贫队伍。今年6月,“福建省文化馆志愿者联盟”成立,吸纳志愿者队伍281支,人数1万余人。福建省艺术馆还邀请名家授课,并与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共建艺术扶贫志愿者培训基地。 “艺术扶贫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而扶贫工作者的奉献精神、高尚品格对孩子们的影响深远。”古田中心小学校长赖焕明说,“艺术帮扶给了孩子们更健全的人格、更健康的心理、更美丽的心灵。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帮扶,扶的是人心。”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体现了文化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互结合,从一个侧面回答了文化系统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如何彰显价值。”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说。(黄国勇) |
上一篇:湖北省军区官兵78600元爱心捐款情暖深 下一篇:五大连池市红十字会美利志愿者大队举办健康 |